記錄於2024年4月25日
沖繩秧雞(Gallirallus okinawae),沖繩特有種鳥類,IUCN評為EN(瀕危)等級
在沖繩的北部區域,是觀光客較少到達的山原地區,以淺山森林佔大部分面積,亦是沖繩生態保護最完整、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,初次來到沖繩便安排了一場夜觀與清晨賞鳥,這也是人生第一次在國外專門進行的生態觀察體驗,記錄到不少有趣的生物。
進入國頭村,明星物種的沖繩秧雞(山原秧雞、琉球秧雞,也是同樣物種)出現在各個角落,我們先到沖繩最北的休息站道の駅 ゆいゆい国頭,逛了一番這裡的特色名產,簡單到民宿休息整備一下後,再驅車前往山原學習之森(国頭村環境教育センター やんばる学びの森)與預約的生態導遊會合,開始夜觀活動。
日本樹蛙(Buergeria japonica)
在學習之森聽導遊解說時,便有陣陣蛙鳴傳來,是有點耳熟的頻率,原來是在台灣被誤認多年的日本樹蛙,近年發表的太田樹蛙、周氏樹蛙兩兄弟,過去都被認為是日本樹蛙,這次在沖繩終於遇見了本人,但也可能是長太像了,整理照片時發現我竟然只拍了一張紀錄。
哈氏樹蟾(Hyla hallowellii)
哈氏樹蟾是這天晚上最多的蛙類,與台灣的中國樹蟾相同屬名,習性也相同,繁殖季的雨天會聽見他們瘋狂的鳴叫,彷彿整個森林都能聽見他們,此時要找到他們相當容易,而繁殖季過後,便消失無蹤,嬌小的體型與保護色讓他們難以找尋,也算是一種季節限定了。與中國樹蟾不同的地方,在於兩眼間無過眼黑帶,不過沖繩沒有中國樹蟾分佈,所以不會分也不用擔心。
赫氏赤蛙(Babina holsti )
當晚看到最大的蛙類,是赤蛙科的赫氏赤蛙,用台灣的物種來形容,就是有盤古蟾蜍體型的貢德氏赤蛙,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想像他的份量,雖然長得像貢德氏赤蛙,但似乎不算是怕人,相機拿很近都沒有跳走,在蛙類中算是整晚印象最深的一種了。
沖繩樹蛙(Rhacophorus viridis)
綠色樹蛙算是賞蛙的定番(?),畢竟是大多數人對青蛙的既定印象,沖繩樹蛙跟臺灣的五種綠色樹蛙同樣是Rhacophorus屬的,長相確實也是蠻相似的,小隻的沖繩樹蛙與哈氏樹蟾也挺像的,可以從頭的形狀做區分。
波江氏大頭蛙(Limnonectes namiyei)
意外發現的的波江蛙,好像這個季節比較少見,長相像是臺灣的福建大頭蛙的放大版,頭很大一顆,也意外的膽小,拍個兩張就躲起來了,但可以預期這個體型的蛙打架起來應該會很精彩。
劍尾蠑螈(Cynops ensicauda)
我認為沖繩的代表性兩棲類,可以說劍尾蠑螈一定是排最前面的那一種,過去就有聽聞在沖繩的山區,蠑螈滿地爬,像是臺灣的黑眶蟾蜍那樣的地位,實際在現場看是沒有到滿地爬,但整個池子放眼望去也是有個數百隻吧,隔天在瀑布賞鳥時也確實在步道上看到許多劍尾蠑螈在爬,抓起來看肚子真的很紅,特別又可愛的小動物,另外在臺灣的水族館也有人在賣,來源不明的劍尾蠑螈,一隻約2000,也是不便宜啊。(並不鼓勵大家飼養野生採集的動物)
琉球赤蛙(Rana ulma)
Rana屬的赤蛙,與臺灣的梭德氏赤蛙非常像,也有時間集中、高密度繁殖的習性,繁殖地點也在溪流,繁殖後也是躲回森林底層,真的可以說是雙胞胎兄弟一般的物種啊!
琉球腹鍊蛇(Hebius pryeri)
整晚唯一看到的蛇類,算是沖繩常見蛇種,可惜想靠近拍臉的時候直接噴走了,這趟很可惜沒看到沖繩極有代表性的波布蛇(黃綠龜殼花),只能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找到。
琉球長毛鼠(Diplothrix legata)
走出蠑螈池後,在馬路旁的樹上發現有動靜,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隻大老鼠,導遊說是比沖繩秧雞還少看到的長毛鼠,長得較像是一般的老鼠放大版,大概比飛鼠小一點?遠遠的看無法準確說出大小,導遊說明在沖繩島上,是沒有飛鼠棲息的,所以長毛鼠在這裡的定位大概就是臺灣的飛鼠定位吧!只是數量上少了很多,IUCN瀕危等級,日本國指定天然紀念物、國內稀少野生動植物,也是Diplothrix琉球鼠屬的唯一種,能看到算是非常幸運了。
沖繩秧雞(Hypotaenidia okinawae)
在行程的最後返回時,終於發現了最想要找到的目標,沖繩秧雞,站在樹上慢慢移動,停好車趕緊拍了兩張,想下車喬角度時,秧雞就跳下樹了。沖繩秧雞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,因此發展出了強壯的腳爪,可以靠兩隻腳爬上樹,可以用兩隻腳打架,逃跑時也跑得飛快,因為分布侷限且族群量少,也是UCN瀕危等級,日本國指定天然紀念物、國內稀少野生動植物,近年來受到路殺問題影響非常大,大家到沖繩自駕時,記得在山原開車要多加注意這些小動物。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